近日,世界乡村复兴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北京生态农业产业协会书记刘首文一行到南昌市湾里管理局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与刘昌华局长座谈。
座谈中,刘昌华局长首先介绍了湾里管理局乡村振兴工作发展状况。刘首文指出,湾里管理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社会公平与发展效率兼顾”为核心理念,大力推进共同富裕样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统筹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让强村富民之路行稳致远。
据了解,近年来,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打造一园三区,建设幸福湾里”的发展定位,突出“一镇一业”,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全局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扶持特色生态农业,出台奖补政策扶持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对茶、果、药、蔬等农业基地设施建设进行奖补,鼓励引导传统农业向特色生态农业转型,延伸旅游农业内涵。目前,罗亭镇葡萄种植面积1500亩,综合社会效益可达8000万元。梅岭镇桑葚、草莓园建设特色果业园区面积达600余亩,链接研学旅游,发展农事研学采摘,2022年投资1100万元建设药食同源采摘带,进一步为特色果业采摘产业注入动力。太平镇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文创、民宿等,更好地把全面打造生态宜居农村环境与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让镇域发展具有内生动力和建设活力。洗药湖管理处充分利用高山农田资源,规模化应季分片区种植稻米、油菜、水果、茶叶、皇菊,通过挖掘农村多元价值、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农业、旅游、度假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结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举办各类农文旅活动,吸纳市民前来休闲、旅游、度假,并以此大力宣传推介湾里管理局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旅游黄金时期湾里管理局人流量大大提高,每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促进了该地区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突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功能定位,全面推进旅游、文化、健康新城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活力乡村。已形成了乌井村、堎上村、泮溪村等地开办的农家乐专业村,楠树坪、雷港、上堡、立新、团结村等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民宿聚集区。在南昌市2023年帮扶产品展示展销会上,江西省蟠桃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水果获得南昌市“十佳”帮扶产品称号;梅岭镇立新村、太平镇楠树坪民宿村获得南昌市“十佳”乡村振兴旅游地称号。盘活资源创新路,强抓产业助脱贫,截至2022年底,该地区共有农家乐230余家,休闲乡村民宿50余家,其中“湾里人家”精品民宿30家,床位突破1800张,民宿集群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超8万平方米,新增村民参与的民宿经营服务性岗位近千个,带动地方农副产品销售超1亿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年增收超30%,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乡村实现了“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的华丽转身,通过“美丽经济”使村民吃上“生态饭”,2022年42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都超过20万元,30万元以上达到80%,力争2023年所有行政村年度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3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物业分红、资源入股、产业基地等经营模式,实现2022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9327元、监测户人均纯收入达15298元,将继续深入推动产业就业,围绕民宿、农家乐、休闲旅游等方面,抓扶贫产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在座谈交流时刘首文说,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农业振兴,而是要实现三个融合,即一是产业融合、二是区域融合、三是文化融合。通过这三个融合来实现生态文明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他强调,一二三产融合的结果是催生第四产业,是知识型经济或者知识型产业的高级阶段,随着科技创新和时代的进步,又可以称之为智慧型产业。
刘首文强调,目前相关工作团队正在推进打造“智慧型生态化全域有机特色乡村产业”基地建设。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农业农村资源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历史人文底蕴厚重,乡村振兴前景可期、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柴晶晶